第二章    風水、堪輿典故

  

 

    風水、堪輿由來於古籍中已有記載,堪輿、風水、地理等詞義雖然相同,但其出現的時間並不相同,略述於后。

   

   第一節  風水由來

  風水又稱堪輿、卜宅、相宅、圖宅、青鳥、青囊、形法、地理、陰陽、山水等等,而風水一詞最早出現在晉人郭璞傳古本《葬經》,謂「氣乘風則散,界水則止,古人界之止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謂之風水。風水之法,得之為水,藏風次之」,又云「深淺得乘,風水專成」,《葬經》簡明概括風水選擇標準「來積止聚,沖陽合陰,土厚水深,郁草茂林。」等等。

 

  《青鳥先生葬經》亦有風水之稱,云「內氣生成,外氣形成,內外相乘,風水自成」。

 

  明代喬項《風水辨》解釋風水「所謂風者,取其山勢之藏納,土色所之厚堅,不沖冒四之風與無所謂地風者也。所謂水者,取其地勢之高燥,無使水近夫親膚而已;若水勢曲屈而環向之,又其第二義也」。

 

  清人范宜賓晉人郭璞傳古本《葬經》「無水則風到而氣散,有水則氣止而無風,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重,而其中得戈之地為上等,以藏風之地為次之」。

 

  風水為人在大自然環境尋找適合居住場所,不論是陰宅、陽宅均不抵觸自然環境為原則。山、水是自然環境居然條件中兩大重要因素,尋找適合場所與方法,即為風水之術。現代科學觀察,居住條件之物理環境,包括日照、通風、探光、溫度等等,建構在自然環境條件之下,配合自然環境並與其維持良好互動關係,故風水之說合乎科學根據是可以理解的。

 

    第二節  堪輿之典故


  堪輿是風水最主要別稱之一,堪輿最早在漢代前期淮南王劉安主持門客所著《淮南子》即《淮南鴻烈》第三卷《天文訓》中云「堪輿徐行,雄以知音雌」。謂天地運行之道,致月令有陰陽變化,有相沖剋之時,也有和合之時,前者凶,後者吉。蓋堪輿之義,實為天地之道。

 

  司馬遷《史記》中,有《日者列傳第六十七》,言及時卜筮者流有『堪輿家』。嘗謂:「孝武帝(按,漢武帝)時,聚會占卜問之:某日可取婦乎?五行家曰:「可」,堪輿家曰:「不可」,建徐家曰:「不吉」,叢辰家曰:「大凶」,歷家曰:「小凶」,天人家曰:「小吉」,太乙家曰:「大吉」。辨論不決,以狀聞。」制曰:「避諸死忌,以五行為主,人取於五行者也」。

 

  司馬遷言,自古有卜筮者,而「今夫卜者,必法天地,象四時,順於仁義,分策定卦,旋式(按,即栻盤)正碁,然後言天地之利害,事之成敗」。蓋其時之堪輿家,不外天地之道,占卜日辰吉凶。

 

  西漢末年楊雄作《甘泉賦》云:「屬堪輿以壁壘兮」。命群僚歷吉時,協靈辰,卜吉凶,冀神擁佑之。此堪輿之義與《淮南子》、《史記》之義同。

 

  東漢班固《漢書‧藝文志第十》,始見載堪輿專著,有謂《堪輿金匱》十四卷,與言陰陽五行、時令日辰、災應諸事同列『五行家』之類,為當時『數術』六種之一。

  東漢許慎謂:「堪,天道;輿,地道」,則堪輿謂天地之道。

 

  綜觀《淮南子》、《史記》、《甘泉賦》、《漢書‧藝文志第十》所涉之【堪輿】可以解釋為天地之道。

 

  堪輿除了對自然環境觀察外,亦配合時間因素與陰陽五行生剋之理,產生較為複雜之占卜理念。時間、空間配合是否合宜?為堪輿家研究之重點。吉凶判定於自然法則不相違背,不僅於當時皇室,一般人生活方式亦遵循此法則。因此,堪輿基本精神就是尊重自然,遵循自然法則,是為天地之道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chael lu 的頭像
    Michael lu

    嶺南楊公三元堪輿

    Michael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